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中国钽业走向世界

时间:2010-04-0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钽丝生产线 
 
  世界的进步,离不开材料的进步。
  你随身携带的手机、随时使用的电脑芯片、天天看的电视机、心爱的座驾心脏——发动机,还有令你惊叹的火箭、卫星,可能你并不知道这些东西都离不开一种稀有金属——钽。
  有了钽,手机才能越来越小,发动机才能越来越强劲,火箭、卫星才能上天遨游。
  目前,生产钽产品的企业在中国已经超过40家,但是全世界60%的钽丝、25%的钽粉却来自同一个地方——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何以它能一枝独秀?
  
  我们做到了世界唯一
  钽产品及其制品的制造有多难?何季麟院士最有发言权。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色东方的老董事长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初,他和公司一些技术人员去国外考察取经,想引进成套的生产线,“到了国外,连厂房都不让进去,就在办公室谈了谈。”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绝不会在世界的东方培植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钽,一种被市场机制配置的资源,当然不会选择弱者。
  但技术攻关不是光靠精神就能实现的,1991年,中色东方才实现钽粉出口零突破,仅出口了4.78吨。1994年出口钽丝近8公斤。但是,中色东方人并没有裹足不前,坚持瞄准高端技术,以“高比容钽粉、钽铌湿法冶炼、钽电容器阳极引线用钽丝”等3个国家级重点技改项目为依托,持续不断地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
  多年积累终于令企业的活力像火山一样爆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钽也终于在中国找到一个大家族,中色东方已经成为世界钽冶炼与加工行业三强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内最大的钽、铌产品科研、生产企业。
  据介绍,钽粉的技术难度在于比容的提高。比容提高的目的在于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要求,元器件变小就要求使用的钽粉减少,在尺寸变小的情况下保持比容不变,这就是一个技术攻关难点。
  “目前,我们钽粉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钽丝方面,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钽丝产品的技术规格是直径0.10-1.15毫米,而我们现在的技术储备,已经达到了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目前我们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做到这么细的企业。”中色东方总经理、中国铍专业的第一位博士钟景明说,“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的成长基因。”
目前,该公司拥有60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公司90%以上的产品都是由我们自主研发的,其中钽粉、钽丝等产品可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言语间,钟景明颇为骄傲。
 
  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
  如今的钽家族中,东方竞争者站起来了。
  中色东方的主导产品90%以上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钽丝综合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钽粉居世界第二位。钽制品、铌制品、钽电容器、氟化铝、刃料级碳化硅微粉、电子浆料等20余种产品也走出国门。在铍领域,公司与美、俄比肩。
  “我们要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中色东方董事长张创奇说。
  据介绍,中色东方早已在国际研究界发出自己的声音。1995年以前,中色东方仅仅是国际钽铌研究中心的列席单位,而现在已成为该中心的执行委员单位。
  “每次年会,中色东方都会有一两篇论文在会上做报告,这不仅仅是宣读,而是代表着对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预测,代表着行业的权威。”张创奇介绍。
  但是,我国钽资源禀赋不佳,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力仍然不小。据介绍,我国钽矿床规模小,矿石品位低,嵌布粒度细而分散,多金属伴生,造成难采、难分、难选,回收率低;赋存状态差,大规模露采的矿山较少。
  因此,中色东方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若碰到国外的政局变化,会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张创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对于像中色东方这样的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加入中国有色集团就显得更有意义。因为,中国有色集团的主业有三大板块,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大板块就是海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中色东方就可借船出海,不必为寻找资源而苦苦寻求了。”
  “我们不但要看着今天,还要盯住未来。”张创奇说,“利用中国有色集团资源开发优势形成一个产业链,才能抗击市场风险。”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04 16: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