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央企海外投资蒙受巨额亏损引起关注,一些央企的境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或多或少存在隐忧,国务院国资委前不久召开的央企“走出去”工作会议给企业敲响警钟。
中国企业不断反思的同时,也在深入思索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国际化经营,规避和控制风险,谋求双赢和多赢。在国资委这次会议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集群式”模式引起了一些企业和学者的关注。
发展模式创新
《中国企业报》: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资源收购频遭设卡,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有色集团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业公司等数起并购,出手很快,价格很低,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罗涛:卢安夏铜矿宣布破产的第二天,我们就报价收购了。这种速度根本没让其他买家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应。之前,我们全天候盯防,天天盯着了解下一步状况。
人还是最宝贵的。这些年中国有色集团收购的矿产,依靠的全部是企业内部技术和人员,已经打造出一支熟谙国际运作的精锐团队。
《中国企业报》:中国有色集团作为有色金属行业最早走出去的企业,在这么多年的摸索中,你们有什么感触,有没有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和理念?
罗涛:几年来,中国有色集团先后探索出直接投资、风险勘探、股权收购、国际贸易等成功的合作开发模式,并且通过整合内外资源,逐步完善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绿色开发之路,开辟出符合公司发展和当地实际情况的“集群式”开发合作途径。
“集群式”开发模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规模效应,降低了开发成本,也提升了中国有色集团在资源所在国的话语权,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中国企业报》:“集群式”开发模式如何发挥规模化效应?
罗涛:以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为例,这是我国在境外建成的第一座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座有色金属矿山。合作形式是赞方以资源入股,中方以技术、设备和资金入股,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自1998年进入赞比亚以来,中国有色集团先后设立了8家企业,开发了2座铜矿山、1座铜冶炼厂和2个湿法炼铜厂。矿山生产的铜精矿作为原料供给冶炼厂生产粗铜,冶炼厂产生的硫酸又提供给湿法炼铜厂进行酸浸提铜,形成了规模化的“集群式”开发模式。
集团投资开发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吸引了13家中外企业入驻,吸引投资超过1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中国有色集团的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分别增长了7.52倍、9.06倍、5.31倍和12.1倍。
中国是No.1
《中国企业报》: “集群式”开发模式背后需要怎样的体系来支撑?如何搭建?
罗涛:“集群式”开发模式背后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整套体系的支撑。
我们的业务涉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三大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们整合业务资源、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
集团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设立企业研究基金、建立赞比亚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多种形式,整合外部创新资源,扩大外部支撑能力,创建了开放式的创新平台。我们善用外部资源,实现了借脑明智、借水养鱼、借船出海。
5年间,中国有色集团以主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专业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研发体系,拥有研究设计院4所,生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7个,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并发起成立了“海外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企业报》:如果放在全球比较的话,中国有色集团的技术水平处于何种位置?
罗涛:我们自主研发的SGMB、DGMB隔膜泵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跻身世界隔膜泵产品供应商前三强,与荷兰、德国的企业比肩。
中国的铜冶金开始引领世界前沿技术。集团旗下中国瑞林在闪速冶金领域的成就吸引了世界同行。然而,技术创新是一个方面,中国有色集团的创新是全方位的集成式创新,涉及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发展模式、节能减排等方方面面。
在前不久公布的我国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中国有色集团在154家企业里排在第一,这意味着集团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跨越。
目标直指千亿
《中国企业报》:近期你们在国外投资情况如何?因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取资源越来越难,而中国有色是以海外资源开发为主业,如何才能保持主业的可持续发展?
罗涛:中国有色集团今年初正式在赞比亚开始建设投资总额达3.4亿美元、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湿法铜冶炼项目,预计今年底投产,设计产能为年产阴极铜4.1万吨。此外,集团在缅甸的年产8.5万吨镍铁项目也将在今年7月开始试生产。
“十一五”期间,中国有色集团完成了由单一的工程承包业向三大主业协同发展的转变;由单一的规模扩张向“资本运作与产业运作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国际与国内一体化”的转变,形成了“三大主业相互依托、国内国外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
集团目前在境外拥有2000多万吨重有色金属资源量、3亿多吨铝土矿资源量、14座矿山、5个冶炼厂、1个经贸合作区和4家上市公司。
2011年,中国有色集团将力争实现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利润超过20亿元、有色金属产品产量超过100万吨。未来五年,将力争实现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保持每年增长 150亿元以上的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期末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增长2倍,利润总额增长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