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宏志,是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他是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典型杰出代表。他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工作积极进取,责任心强,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其担任公司设计管理部主管工程师、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和经理的5年多时间里,立足本职工作,在公司的前期项目立项、生产和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其“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者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公司15万吨粗铜项目的设计、建设、试车、投运、稳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资源报国、圆梦非洲”这是公司的一直倡导的一种企业精神。人的一生都将面临几次重要的选择,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需要照顾的年龄阶段,做出远赴非洲的决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决定;拨动他心弦的是在这个项目中可以实现作为社会人的价值,他毅然选择投身于项目建设中,既然选择远赴非洲,只能将家人置于脑后,尽管内心承载着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他坚持着,承载着,用工作化解内心的烦扰和缓解思乡之情;在面对家人无法照顾下,这是挥之不去的遗憾,只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利用工作的成效来报效家人的奉献。
公司15万吨粗铜项目选用艾萨熔炼工艺,该工艺于1998年在云南铜业股份公司成功应用。本项目为节省投资,在仅购买技术使用许可的基础上,凭借项目组成员在云铜项目的实践经验协同中国有色设计院共同研发、设计出首座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国产化的艾萨生产工艺。该同志2006年7月开始,参与项目设计管理工作,作为设计管理部主管工程师,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历时两年,充分体现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研究、对比、分析每一个工艺方案,确保工艺方案选择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精心核算主要设备选型参数,为项目投产、达标、高产创造奠定基础条件。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时间的基础研究工作,使其能熟悉掌握CCS每一个生产系统、生产环节的工艺核心要领,为日后设备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公司15万吨粗铜项目要求工期短、进度快、人员少、而且又是“边设计、边采购、边运输、边施工”的“多边工程,在参与项目之初每个人都需要从事多种工作,该同志在承担设计管理的主要工作外,还负责主体设备的参数核算与选型,并负责耐火材料、氧站、循环水冷却塔、电炉变压器等主要设备的采购工作;记得一次采购氧站设备,该同志利用六天时间跨越五个省市考察厂家,白天考察厂家,晚上火车上休息,顺利完成考察任务。可以说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没有这些日常的艰辛,也就不可能成功的可能。
2008年11月,随着设计完成,该同志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场设计调试工作,主要从事艾萨炉、电炉、转炉和氧站的设备调试工作,并参加现场控制系统与工艺对接协调工作,通过集体的智慧,实现粗铜项目一次投产成功,在此期间凭借专业知识培训新分学生,实现新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岗位。一次投产成功,也许别人会认为是运气好,其实在工程建设中永远都没有好运气,只有千百次的精心调试,付出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才是成功都的“运气”。
公司生产组织系统属于典型的“偏平化”管理模式,而生产调度就是生产组织、事故处理、人员安排、工艺控制的核心;而我公司为精减人员和提高管理效益,采用调度统一管理的方向指挥协调生产,可以说调度的工作范围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无巨细均需要通过调度统一协调处理,除了生产组织外还包含员工的饮食配置、交通运输、安全保卫等等,正因为有了以生产调度为核心的集中管理,确保信息集中,处理快捷,保证了生产系统的高效运转,也正因为此,CCS生产管理模式对调度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2009年2月18日,该项目产出第一炉合格粗铜,这标志着艾萨炉粗铜冶炼系统流程打通,在此期间由于公司高层以下懂得全套生产系统人员只有他1人,该同志主动承担起夜班调度的职责,这样就连续坚持不间断地上了160多个12小时的夜班,全身心地守护着生产系统的运行。由于长周期上夜班,生物钟完全颠倒黑白,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他全身心投入生产工作中,以至于白天睡觉起来的第一反应都是找对讲机(当时调度唯一的通讯工具),睡梦中一直处于工作情景中,电炉跑铜、排放溜槽爆炸、事故断电等影响安全的紧张场面一直存留于他的梦境中。领导多次关心,希望接替他上夜班,但是他认为身处生产现场,反而能够让他心理踏实、安稳。可以说CCS每一个设备运行、每一个工艺参数的波动均融入了他的身心,时间长了,从他的脸上、从他的表情,完全可以判断出生产是否正常。后来,经他精心在生产岗位上挑选两名新员工进行调度岗位培训,历时半年多,实现调度岗位人员的完整配备,也将长期在调度岗位的领导(总经理、副总)替换下来,回归到更重要的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同志担任生产技术部经理以来,负责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工作,2009年2月18日生产出第一炉粗铜;2009年5月份实现粗铜项目全面达产达标;1010年实现年产粗铜16.5万吨,硫酸32万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造世界先进水平。这凝聚着他和团队的心血和智慧。把握大局、平稳生产、注重细节,这是他生产管理的要点,与时间赛跑、充分挖掘设备潜能,确保产能稳步提升。特别是2010年克服氧站等设备故障,产能关键决定于供氧能力,在生产技术部的监护下,实现艾萨炉氧气利用率达到96%,全年作业率达到94%的先进水平,对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确保公司产能不断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再完美的东西也有缺陷,弥补缺陷、扬长避短往往是生产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2009年由于投产、员工操作水平低、生产工艺不稳定,导致中间物料堆积如山,年底盘点,中间流程物料库存量达到3.5万吨(金属铜量1.2万吨),这对于一个新兴的冶炼厂是无法承受的,作为生产技术部经理从事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更是不可接受的,这意味着CCS随时将因为流动资金断裂而停止运营,而铜价的波动将伴随着CCS运营风险,通过该同志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认真分析艾萨流程工艺,开避艾萨处理冷料的新途径,通过2010年项目攻关,实现艾萨炉年处理冷料5.7万吨(其中2.2万吨为当年自产冷料),实现中间流程物料平衡的同时,回收2009年产生产的1万吨金属铜冷料,为公司创造约2000万美元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近7000万美元资金占用量,同时实现艾萨炉处理冷料能力达到20t/h的生产能力,也总结出艾萨炉处理冷料渣型控制、粒度控制的选进经验,扩展艾萨炉处理复杂含铜物料的空间。
2011年,他针对艾萨炉炉顶结渣,艾萨炉烟气单质硫等工艺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的工作方式进行技术攻关,发现炉顶结渣和单质硫形成机理,删繁就简,确认主要影响因素为渣型控制,并制定标准,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公司的工艺问题,实现艾萨作业率的稳步提高,硫酸产能不断提升,同时保护了厂区工作环境,并为公司创造约150万美元的经济效益(硫酸月产量提高约1000吨,年增产硫酸约11000吨,价值165万美元)。
结合生产实践的两项技术攻关,作为生产技术部经理,他知道个人的努力难以形成强大的力量,也无法实现可持续改进、可持续进步,规模科技管理程序,完善创新机制。2010年,他起草CCS创新创效管理办法,并组织CCS内部创新创效工作的实施,2010年通过内部评审,完成科技进步32个获奖项目,20个合理化建议,鼓舞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岗位的员工创新激情,充分发挥公司内部集体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仍默默的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