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危机矿山勘查成果取得重大突破,探获工业资源量(333):矿石量715.72万吨,WO310.84万吨,平均品位1.514%;Sn2.61万吨,平均品位0.365%,所获得的资源量相当于新增两个大型钨矿床、一个中型锡矿床。通过矿床开发经济概略评价,新增的资源量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8年,可稳定安置就业人数1500人以上,新增资源量潜在价值超过129.21亿元人民币。这不是一组干枯的数据,这是一个传奇。而缔造这个传奇的正是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珊瑚钨锡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组。
肩负光荣使命,艰苦奋斗
矿山要延续、企业要发展、矿工要生存,找到接替资源势在必行。适时,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随之展开。珊瑚钨锡矿由于面临着矿山资源开采量日益减少,矿山企业陷入了困顿的境地,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矿山都处于停产状态,一些职工面临下岗等问题。老矿山重生的足音愈加清晰而坚定,呼唤新生的欲望更加强烈。尽快找到接替资源成为矿山救危解困的突出问题,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随即承担了国家危矿办交付的重任。项目的成功立项,对随之成立的项目组来说既是动力,更是挑战。国家需要勘查更多的资源,他们就要发挥技术优势,全力以赴,做好地勘工作,为国家矿山接替资源保障争作贡献。
广西钟山县珊瑚钨锡矿位于桂东北富(川)贺(县)钟(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区南部,工作区属中低山地貌,海拨标高一般为200-500m,最高606.4m。相对高差300-400m。这是一个环境恶劣的工作区域,夏季炎热潮湿,白天日照时间长达11小时以上,正午时温度高达42摄氏度,酷热难挡;冬季阴冷潮湿,寒风刺骨,时常下着冻雨。恶劣的环境对由一个个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创造者构筑成的英雄团队来说不算什么,身体饱受摧残才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3年里,不管是钻探、化探、物探、槽探施工及编录工作,露餐已经成为常态,早上带上饼干、馒头就各奔目标。中午通常是以大地为席,顶着灼热的太阳或是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就着山泉,啃着又干又硬的干粮,就算是应付了中餐。晚上7点以后才能回到驻地,才能吃上热乎乎的晚饭,因此项目组的几十个人或大或小都落下了肠胃病。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及时提供地质异常成果,敬荣中教授带领着物探组成员,在南方5-7月的雷雨天气中,背着电缆线、携带仪器,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上山进行物探可控源测量。遇到打雷下雨了,他们不敢躲在大树下,只能冒着生命危险,背着电缆线,钻进灌木丛里避雨。
珊瑚矿自1993年之后处于停产状态,2008年开始恢复生产,井下被水淹15年之久。为了总结矿体分布规律,更准确的确定井下钻孔位置,杨明德教授带着项目组成员,每天早上沿着斜坡道,走过近1900个台阶,进入地下230米深处,每天中午在井下简单地吃一点干粮,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再拾着1900级台阶而上,步履蹒跚地回到宿营地。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黑暗、阴凉、潮湿的环境下,趟着膝盖深的泥浆,冒着坑道坍塌冒顶的危险,一个坑道一个坑道的编录,一个采场一个采场的观察测量,最终准确地确定了井下17个钻孔的准确位置。
2008年的中秋节,刘伟、刘运锷两位80后工程师,为了指导钻探工作的正常进行,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节日,坚守岗位,与钻探工人同吃住在荒山野岭,就是为了及时拿出钻探编录成果。同年夏天,正赶上周奇明教授、王滋平高工的子女中考,但是他们抑制住心中的焦灼,带着期盼,“舍小家为大家”,依然坚守岗位,为的就是能按时提交了化探成果。
徐文杰高级工程师,为了检查一个异常点,忍受着胃痛,带着几个年轻人,带着干粮、矿泉水,顶着烈日,不时头顶上有黄蜂“伴舞”、脚底下有毒蛇“同行“、腰间有锋利的荆刺“牵挂”,经过5个小时的攀爬,终于穿过了茂密的灌木丛和危崖,登上了高差近800米的陡山,在烈日的暴晒下编录、取样、素描。当他们带着一身的疲惫、满手的刺伤回到宿营地时,繁星已挂满了天空。
正是这群时时刻刻把地矿事业装在心中的人,成为危机矿山找矿的主力,也成为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精神的最好诠释者!
重塑矿山新生,找矿立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群满怀豪情的地质人,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始终继承地质工作者“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牢记“以找矿立功为荣” 的神圣使命,与酷暑斗争、与严寒作战,誓要为国再立新功。他们认为,老矿山具有地质现象揭露清楚、地质数据丰富等特点,就矿找矿,应是切合实际的战略选择,同时,与建新矿山相比,危机矿山找矿一旦有所突破,则见效更快、更直接。通过地、物、化、遥感等综合研究,根据珊瑚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研究了珊瑚矿区矿化富集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提出了“矿床上部陡倾斜石英脉型矿体,中部发育缓倾斜似层状矿蚀变岩型矿体,深部含矿隐伏花岗岩”的“三层楼”的成矿模式并通过了验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矿模式也为找矿新方法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国家危矿办的领导下,广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与项目办公室紧密配合,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积极协作。同时,项目所在市、县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不断强化与部危矿办指派的项目监审专家组进行对接,加强了技术支撑,形成了“政府企业共同出资、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勘查开采紧密结合、一流专家监审指导、突出技术方法创新、严格项目全程监管”的管理机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危机矿山瞬间焕发了新的生命!广西钟山县珊瑚钨锡矿接替资源勘查在领导层、机制层、措施层的多方合力作用下,经过3年的勘查找矿和地质大会战,收获惊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共完成了钻孔11901.89米,坑探1523.43米,槽探1099.0m3物探CSAMT测量560个点,1:1万高精度磁测25km2,1:25000重力勘查30km2,化探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烃、汞气测量12.5 km2,井中激电902m,1:25000沟系次生晕测量45 km2。通过在珊瑚矿采矿权范围内的深边部的工作,资源储量潜力惊人:探获工业资源量(333):矿石量715.72万吨,WO310.84万吨,平均品位1.514%;Sn2.61万吨,平均品位0.365%;伴生金属量:Cu1.01万吨,平均品位0.173%;Zn0.92万吨,平均品位0.845%;Ag130.20吨,平均品位18.27g/t。项目勘查所获得的资源量相当于新增两个大型钨矿床、一个中型锡矿床,资源潜在价值在129.2亿元以上,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具有显著的战略、经济和社会效益。
珊瑚矿的新生,印证了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们用无私、忘我、执着、拼搏缔造出了一个新的传奇,传承了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复兴构筑了坚强的基石。